在重慶市東南部烏江下游,武陵山和大婁山峽谷地帶,坐落著一座詩畫般的山水城市,這就是武隆。
傅小康是中國農業銀行武隆支行的一名“三農”信貸員,20多年里,他每天用腳“丈量”著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。

怎么把每一筆“三農”貸款用在刀刃上,真正助推鄉村振興?
平日里,傅小康時不時要跋山涉水回訪客戶,給農戶當“致富顧問”,用他的話說:既要“扶上馬”,還得“送一程”。
在廣袤的農村,農戶想貸款,缺少抵押物,是最大的一個難點。為破除這個瓶頸,傅小康沒少在青山綠水上下功夫。

以往,很多農戶是“抱著金娃娃要飯吃”,對癥下藥開良方,期間,傅小康積極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、農村住房財產權抵押等方面入手,全方位幫助農戶盤活農村各種沉睡的資本。
“三農”貸款存在小、弱、散的現狀,怎么防止出現“呆壞賬”?

這是很多“三農”信貸員最頭痛的一個問題。為了避免農戶“脫貧”再“返貧”,空閑時,傅小康還主動學習各種養豬、放牛、種植技術,從“懂金融”搖身變成“懂養殖”的多面手,百姓腰包鼓了,還貸就不難了,自然開啟了雙贏局面。
近年來,中國農業銀行積極改善營商環境,推出了手機銀行等多種全新智慧助農產品,放貸服務“零距離”,給客戶省去很多繁瑣的手續,也讓傅小康一線沖鋒有了新動能。

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傅小康總結了一套貸前調查“三絕不”(客戶調查絕不走過場、資料收集絕不馬虎、人品了解絕不忽視)、貸后管理“三到位”(現場檢查必到位、跟蹤檢查必到位、到期通知必到位)、化解風險“三個用”(不畏艱難用心追收、借助法律用力催收、將心比心用情催收)的“放貸經”,成為他“三農”服務的“三板斧”。
為了推廣這套行之有效的三農“放貸寶典”,2017年,農業銀行武隆支行組建了“傅小康三農工作室”,對新進的年輕人進行“傳、幫、帶”。
路通了,事順了,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分行在助推鄉村振興的路上,也很快找到了詩和遠方……